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工程机械资讯 > 正文

三一重工离真正的工业互联网还有多远?

2016-08-31 07:02 性质:转载 作者:三一 来源:三一
免责声明:中叉网(www.estacaototal.com)尊重合法版权,反对侵权盗版。(凡是我网所转载之文章,文中所有文字内容和图片视频之知识产权均系原作者和机构所有。文章内容观点,与本网无关。如有需要删除,敬请来电商榷!)
历经数年的喧嚣,物联网(IoT)终于从一个浮于空中的概念慢慢落到实地,并为传统企业的改造转型提供手段。工业物联网(IIoT)是产业...

  历经数年的喧嚣,物联网(IoT)终于从一个浮于空中的概念慢慢落到实地,并为传统企业的改造转型提供手段。
  工业物联网(IIoT)是产业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美国,剥离掉金融和家电等业务的GE找准了自己的重心,凭Predix平台仅2014年公司就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在德国,为了引领所谓的“工业4.0”,西门子的数字化服务平台Sinalytics隆重登场,工业云平台“MindSphere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而在中国本土,三一重工在IIoT上的发力也早已开始。
  三个关键词
  赶早:早在2005年,三一重工就开始对工程机械的联网核心部件及相关技术开展研究,要知道当时可还没有物联网这样的概念;2007年又开始探索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M2M远程数据采集与监控平台”;2010年后,三一重工强化M2M在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信息传输、解决方案运营等相关环节的运用,逐步形成了设备远程监控技术支撑平台,机群智能服务系统和泵车远程监控及维护系统三个子平台;2011年,三一重工建成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最大容量的M2M应用平台。

  三一重工只是基于一些非常朴素的需求,比如设备联网、采集数据、分析数据等,构建出一个智能管理的平台,在逐步的实践中发展出工业物联网的雏形。
  自主:七八年前三一重工就发现了设备联网的需求,但是却很难从市面上找到合适的、现成的解决方案,被逼无奈只有自己开发。从设备控制器终端到硬件、软件,从通信、传输、采集到远程控制平台,甚至自己的MES、GPS等等。整整八年,三一重工通过自主研发,完成了物联网平台的搭建,形成了自己设备的CPS能力。
  跨界:三一重工的挖掘机挖的不只是“土”,还有最值钱的“大数据”。除了利用数据来做预测性维护,三一的大数据还有一些亮眼的跨界应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三一现有的工况大数据来预测宏观环境:比如“挖掘机指数”可以显示设备的施工时长和开工率等数据,根据开工率数据预测下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二是基于客户与工程设备使用数据建立征信系统,提供产业链金融服务。借助
  三一重工的物联网和大数据,保险公司可更准确地识别风险与定价,根据客户的风险特性定制保险产品与服务,为中国装备制造产品走出去提供有特色的金融服务。
  离真正的工业物联网还有多远?
  从企业到行业:虽然三一重工自主研发了“ECC的客户服务平台”,但是究其根本,数据都产自于三一重工的自家产品。与GE的Predix平台可以让各个工业企业都把设备接进来,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性维护的特点大不相同。三一重工工业物联网的下一步战略应是从企业级工业物联网平台向行业级工业物联网平台的过渡,这需要行业意识的提升和所有企业共同协作努力。
  从封闭到开放: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的开发非常复杂,每个企业都去自主开发不现实,而且每个企业自主开发也容易形成一个一个相互隔离的封闭孤岛。只有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数据才能被计算机储存、分析和传输。每个工业企业才可能把自己的物理世界变成数字化的信息世界。
  三一重工的物联网平台要想实现如此,就需要更大的开放性,让所有企业的设备都能像三一自己的机械设备那样被追踪、分析和维护。一旦实现,这样的平台就能打通工业生产价值链的上下游,在中国开启新的工业时代。
  从硬件到软件:服务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三一在中国这块特殊的土地上已经深耕许久,他的最大优势在于与客户与市场靠的近。三一要做中国的工业物联网,一定是由客户倒推到产业链,聚焦自己的优势,构建出更有影响力的本土工业物联网平台!

网友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拒绝广告

相关资讯

热点资讯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扫码看新闻